「被討厭的勇氣」了解阿德勒心理學,就從這一瞬間開始改變,我們都能擁有邁向幸福的勇氣。(下篇)

圖片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個劃時代的觀念,顛覆我們原本的思維,卻也是一條可以讓心靈往更幸福平和邁進的路,他的論點也都和冥想修心的精神是契合的,看完這本「被討厭的勇氣」我們會更了解幸福到底是什麼?更明白"活在當下"的意義,接下來,繼續聊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吧。 <第三夜。割捨別人的課題> 這一章節重要到,我覺得人生幾乎所有悲劇、遺憾、煩惱、失落、痛苦...的問題解答都在這了,先看看什麼是「認同需求」,你的自我價值需要靠別人給予肯定和讚美而獲得嗎?能得到別人的讚許是非常棒的吧?這就是「認同需求」,從現在起學著去「否定認同的需求」吧,告訴自己,我不需要「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從小我們被賞罰教育教導著事情做對了能得到稱許,做錯了、失敗了會得到責罵,於是在賞罰中衡量自己的作為以期待得到正面的效益,實際上,當你的行為沒有得到你預期的回饋時,失落、空虛、自卑...將接踵而來,為了能得到認同得看人臉色、小心翼翼討好,活得辛苦的人好多,這讓我想到日本文學家「太宰治」的名作<人間失格>,半自傳式的描寫一個男人極度悲劇的人生,如果看過這本著作就會明白他完全是這種「認同需求」的受害者,最後太宰治還是選擇自殺結束了一生,讓人唏噓不已。 學習「課題分離」,要先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無論是父母子女、親朋好友、師生或上司下屬....,來這個人世間都有自己的作業要修,都有自己的「課題」,不要去干涉別人的課題,「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中,都是一腳踩進別人的課題或是自己的課題被干涉所造成的」,哲學家提出一個讓人驚訝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不念書功課差你會怎麼處理呢?當然是嚴厲的督促管教讓孩子用功吧?其實這就是干涉了孩子的課題了,看到這邊應該大部分的家長(包括書中提問的年輕人)都跳腳大聲反擊,哪有這種道理呢!? 的確,一開始難以讓人心服,那我先說說我的體悟吧,我是一個求知慾很強的人,興趣也很廣泛,從小我就看遍了兒童版的中國古典文學、希臘神話、童話...總之家裡的兒童讀物我都沒放過,看到的書籍如果還延伸出我有興趣的事物,我會再去研究,比如岩明均的「歷史之眼」講到了馬其頓王國,我就會去挖亞歷山大帝的歷史來看,看到平行時空的敘述我就會想了解量子力學,這樣的我,卻覺得國高中念書念得好痛苦,為了高中聯考、大學聯考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明明那些內容現在的我都會很...

原來世界上最好騙的就是騙自己,我們到底對自己說了多少謊而不自知?來聊聊「認知失調」。


在「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中提到「認知失調」是我們很普遍會犯的思考錯誤,雖然我個人覺得認知失調其實也是一種轉化煩惱的智慧,但是用得恰到好處是安慰劑,用得執迷不悟就是毒藥了。什麼是認知失調呢?心理學上它(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有更專業詳細的論述,這篇我只針對「思考的藝術」中所說的"思考"範圍來討論,作者提到伊索寓言中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隻狐狸看著樹上結實累累晶瑩剔透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心想這一定很美味可口,於是使勁地跳躍想吃到它,但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後精疲力竭,狐狸看著葡萄想「我看這些葡萄也還沒熟嘛!!!一定很酸我才不想吃呢!!!」,這就是酸葡萄心理的由來,也是認知失調的寫照,當你為了讓自己心裡能好過一點,會不自覺地轉化和原本的觀念、原則、目的......等等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的想法,並順理成章地相信著。

我覺得輕微的認知失調發揮在好的地方其實就是所謂的轉念,如果能夠讓心念因此平和,也不能說都是不好的,比如我之前和學生們一起團購舞裙,它是國外的網站量身訂製的產品,大家先選好喜歡的花色下訂後廠商才製作,幾百個選擇中我有兩三個花色在考慮,最後很難抉擇的決定了其一後傳上聊天群組給整合訂單的學生,不久我再上群組看後續時,看到在我之後給訂單的一個學生跟我選了一樣的花色,當時我心想這樣不是撞衫嗎?明明我還有另外也很喜歡的想選可以不用重複的,馬上傳訊息告知負責下訂的學生說我想改花色,結果學生說她已經完成訂購了,當下覺得天黑了一半,難得的機會可以再從國外訂製,幾百個花色中大家可以都不一樣還撞衫,而且我其實有別的花色是很難割捨的.........就在內心充滿懸念之下我突然:「阿~花色一樣之後有機會兩人搭檔表演就可以當團服阿,感覺是一個組合也不錯~」就在這麼"認知失調"下,我整個心就釋懷了。

因此我在看「思考的藝術」時覺得作者把認知失調定義的稍嫌負面我並不是很認同,書中他提到買了一部車子後發現車子引擎聲吵雜座位坐起來不舒服等等瑕疵,想退貨又要吸收折損,而且等於承認自己犯傻選了不是很優的車款,於是換個想法說「好啦,引擎聲音大和椅子不舒適都可以用來提醒自己開車不會睡著,這樣也不錯。」,這樣子的例子我覺得這個人很有轉念的智慧啊~也是一種能讓人生開心自在的幽默感吧,只能說理性上、學理上這樣被解釋為認知失調,感性來說也不失是鑽牛角尖時的一種解套,懂的適當的轉化自己的執著,或是,可以消彌一些對生活無力改變的無奈。

以上,當然是指輕微又無關緊要的狀況。

那麼,認知失調如果是嚴重的自我欺騙和曲解事實呢?前天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孩子們(青蛙少年失蹤事件)」,裡面有個片段剛好是一位大學教授課堂上提到了「認知失調」,1950年美國有個異教團體對信眾們說,世界末日即將在某日到來,要大家把財產都捐獻出來虔誠的供奉教主才能得到救贖,結果那天來臨了而末日根本沒有發生,你們覺得這些信眾會如何呢?應該是發現自己受騙憤怒的群起撻伐教主吧?完全不是,信眾們繼續對教主深信不疑信仰堅定,因為他們都認為「是我們的虔誠祈禱發揮了作用,讓人類免於或延後了末日的懲罰」,人類是利己的動物,由於無法承受自己的信仰面臨崩潰,無法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此愚蠢,會用別的說法來解釋或是欺騙自己,只為了能讓自己的內心好過。

乙一的一篇短篇<ZOO>也是這樣的故事,一個男人每天都會在信箱收到一張拍立得的照片,內容是他女友一天一天腐爛的屍體,於是他每天都會去尋找他女友的下落並誓言要抓到兇手,眾人眼中他是如此的癡情,但其實女友就是他殺的,每天他最後都會到藏匿屍體的地點懊悔著,然後拍下一張照片,回程的路上會經過一個動物園,是他和女友有許多美好回憶的地方,經過動物園後,他就又會告訴自己,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自己是不可能殺了女友的,於是,拍下的照片又放進信箱中,他期待明天的自己從信箱看到照片後能良心發現去自首,這很明顯的就是認知失調,現在再來看這個故事,你會覺得它是如此的真實,真實的可怕。
(有興趣可連結此篇<乙一短篇集ZOO各篇讀後感,寫入我心的疏離世界。>)

這樣的思考模式是隨時存在我們大腦中的,而且是天性無法避免,但是如果懂了原來是這樣的運作方式,還是可以達到自我提醒的作用,偶爾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認知失調的狀況,是善意的轉念還是自欺欺人?是安慰劑還是是毒藥?畢竟,執迷不悟的認知失調影響的層面是可以很巨大而且像個無限迴廊一樣,把自己困在其中無法脫身。

留言

  1. 圖好面熟,是新竹火車站地下道嗎?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眼力!!是滴~去新竹玩拍的~^^是很漂亮的地下道忍不住紀錄一下~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浦澤直樹20世紀少年+21世紀少年完結觀後心得分享,朋友究竟是誰?

Sia希雅This Is Acting 超有戲 - Footprints Lyrics,自翻中文歌詞,一首救贖心靈的好歌。

乙一短篇集ZOO各篇讀後感,寫入我心的疏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