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了解阿德勒心理學,就從這一瞬間開始改變,我們都能擁有邁向幸福的勇氣。(下篇)

圖片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個劃時代的觀念,顛覆我們原本的思維,卻也是一條可以讓心靈往更幸福平和邁進的路,他的論點也都和冥想修心的精神是契合的,看完這本「被討厭的勇氣」我們會更了解幸福到底是什麼?更明白"活在當下"的意義,接下來,繼續聊什麼是真正的自由吧。 <第三夜。割捨別人的課題> 這一章節重要到,我覺得人生幾乎所有悲劇、遺憾、煩惱、失落、痛苦...的問題解答都在這了,先看看什麼是「認同需求」,你的自我價值需要靠別人給予肯定和讚美而獲得嗎?能得到別人的讚許是非常棒的吧?這就是「認同需求」,從現在起學著去「否定認同的需求」吧,告訴自己,我不需要「為了別人的期待而活」,從小我們被賞罰教育教導著事情做對了能得到稱許,做錯了、失敗了會得到責罵,於是在賞罰中衡量自己的作為以期待得到正面的效益,實際上,當你的行為沒有得到你預期的回饋時,失落、空虛、自卑...將接踵而來,為了能得到認同得看人臉色、小心翼翼討好,活得辛苦的人好多,這讓我想到日本文學家「太宰治」的名作<人間失格>,半自傳式的描寫一個男人極度悲劇的人生,如果看過這本著作就會明白他完全是這種「認同需求」的受害者,最後太宰治還是選擇自殺結束了一生,讓人唏噓不已。 學習「課題分離」,要先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個體」,無論是父母子女、親朋好友、師生或上司下屬....,來這個人世間都有自己的作業要修,都有自己的「課題」,不要去干涉別人的課題,「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中,都是一腳踩進別人的課題或是自己的課題被干涉所造成的」,哲學家提出一個讓人驚訝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不念書功課差你會怎麼處理呢?當然是嚴厲的督促管教讓孩子用功吧?其實這就是干涉了孩子的課題了,看到這邊應該大部分的家長(包括書中提問的年輕人)都跳腳大聲反擊,哪有這種道理呢!? 的確,一開始難以讓人心服,那我先說說我的體悟吧,我是一個求知慾很強的人,興趣也很廣泛,從小我就看遍了兒童版的中國古典文學、希臘神話、童話...總之家裡的兒童讀物我都沒放過,看到的書籍如果還延伸出我有興趣的事物,我會再去研究,比如岩明均的「歷史之眼」講到了馬其頓王國,我就會去挖亞歷山大帝的歷史來看,看到平行時空的敘述我就會想了解量子力學,這樣的我,卻覺得國高中念書念得好痛苦,為了高中聯考、大學聯考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明明那些內容現在的我都會很

開始冥想(打坐、靜坐)進入Day9 一些小小的體會與感受。

開始冥想(打坐)第九天,每天起床睡前各一次,沒有設時間,通常都是腳麻自己覺得差不多了結束,結果居然30-45分就過去了,我自己不感覺時間流逝,總覺得好像才一下下而已,我舞蹈課的學生好奇問我冥想在"想什麼?",其實冥想就是什麼都不想,把心靈放空,方法是先關注自己的呼吸,自然的呼吸,不要用意識控制,然後思緒慢慢空掉,當然過程中還是會偶爾有想法跑出、飄過,也不用太刻意壓制,就再重新關注自己的呼吸,然後感受當下。

我覺得雖然冥想才一個多禮拜,心靈跟生理的變化卻有明顯的感覺,心靈的部分,變得超脫,不太會糾結原本可能會讓妳困擾的人事物,那是很突然的領悟,比如,一件可能會讓原本的自己介意很久的事情,很快就突然轉念覺得「沒什麼」或「這樣也不錯阿」,還有就是對於以前的自己能用第三方觀點的角度審視「原來當時,他說的沒錯,我真的是這樣的阿,我卻都沒發現」,然後達到自省,另外還有恐懼心變淡,我原本是睡覺不敢正躺的人,就像動物一樣覺得這樣是把脆弱的要害展露出來很危險,所以閉眼也覺得精神緊繃,都只能側睡,但現在正躺也能放鬆入眠了。

生理的部份,我白天通常較昏沉嗜睡,開始冥想後,精神變好思緒清晰,白天行動力也較積極,然後我發現這幾天冥想時身體會微微發熱,這種氣溫我只穿一件單薄衣服,身體發熱的感覺卻有像泡腳的效果(我有幾乎每天腳泡熱水的習慣)。

以前我會覺得冥想(打坐)是悟道人或是長者才會做的事,感覺離自己遙遠,但是最近了解它的科學依據後,覺得這是一個提升自我的方法,開始進行後才發現冥想的過程是很舒服的,它不像一個例行功課,而是會讓我覺得很期待的事情,把腦袋放空,可以提升很多本來不會注意的感受,感覺氣場,感覺皮膚在呼吸,感覺意識在流動(很像連著身體的風箏要飛走的感覺),飄飄然的,閉眼會感覺光芒閃爍和籠罩,觀察它也是樂趣之一,偶爾會有很強的幸福和滿足感,但我容易因為主觀意識去干擾所以又會瞬間打斷,相信領悟更久的人一定能有更穩定和更充沛的感受,總之,我覺得不要認為冥想很難,它是一種自我訓練更是舒解壓力的好方法,逢人都想推薦阿。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浦澤直樹20世紀少年+21世紀少年完結觀後心得分享,朋友究竟是誰?

Sia希雅This Is Acting 超有戲 - Footprints Lyrics,自翻中文歌詞,一首救贖心靈的好歌。

乙一短篇集ZOO各篇讀後感,寫入我心的疏離世界。